秦皇岛汤河公园
秦皇岛市, 中国
- Landscape Architects
- 土人设计
- 年份
- 2006
- 客户
- The Landscape Bureau
本案例展示了如何用最少的干预,过艺术的介入,使流进城市的河漫滩便成为城市公园。项目中,原有河漫滩的植被和栖息地得到最大限度的保留,在此自然本底之上,引入一条红色飘带---坐凳,并结合架空的木栈道,
1场地与挑战
项目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汤河的下游河段,北起北环路海洋桥、南至黄河道港城大街桥,总长达1km左右。设计范围总面积约20公顷。由于上游的山地和下游的防洪蓄水闸,使本地段内的水位保持恒定,水质来源较好,是秦皇岛的一个水源地。设计地段内现状植被除部分被破坏和被占用外,两岸植被茂密,水生和湿生植物茂盛,主要以菱角、菖蒲和芦苇为主,东岸的乡土乔木尤其壮观,主要有杨、柳、刺槐,许多柳树甚至长在水中。汤河西岸属于汤河苗圃用地,汤河苗圃始建于1959年,生产的苗木主要有油松、桧柏、侧柏、白蜡、国槐、洋槐、卫茅、杨树、柳树等。多种鱼类和鸟类生物在此栖息。
场地属于典型的城乡结合部,多处地段已成为垃圾场,污水流向河中,威胁水源卫生;周边的堆料场和厂房、农用民房、皮划艇服务用房、汤河苗圃用房、水塔、提灌泵房、防洪丁坝、提灌渠等,大部分破损、陈旧,有些已废弃不用。由于位于城乡结合部,缺乏管理,场地被低劣的餐馆、废品收购站所青睐;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把它当作游憩地,包括游泳、垂钓、体育锻炼、猎采等。场地虽然在城市主干道边上,对城市居民仍有很大的吸引力,但可达性差,可使用性差。同时,由于人流复杂,空间无序,存在许多管理上的死角,场地对城市居民存在安全隐患,环境治理迫在眉睫。
这一地带还存在开发压力:沿河植被茂密,水生和湿生植物丰富为多种鱼类和鸟类生物的栖息地,自然景观吸引了房地产开发,城市扩张正在威胁汤河,渠化和硬化危险也逐步迫近。就在场地的下游河段,两岸已经建成住宅,随之,河道被花岗岩和水泥硬化,自然植被完全被 “园林观赏植物”替代,大量的广场和硬地铺装、人工的雕塑和喷泉等彻底改变了汤河的生态绿廊,河流生态系统受到极大冲击。设计河段东侧也已经建成了大量的住宅,新的房地产项目在进行,为此,下游河段的警示和教训应在设计河段得到高度重视。
设计方案最终实现了城市化过程中对自然河道的保护,保留自然河流的绿色与蓝色基底,最少量的改变原有地形和植被以及历史遗留的人文痕迹,同时,满足城市人的休闲活动需要,艺术的创造了一种当代人的景观体验空间。最具特色的是,方案在完全保留原有河流生态廊道的绿色基底上,引入一条以钢为材料的红色飘带。它整合了包括漫步、环境解释系统、乡土植物标本种植、灯光等功能和设施的需求,用最小的干预,获得都市人对绿色环境的最大需求。
2设计策略
a.保护和完善蓝色和绿色基底
保护汤河两岸的荒野之美,保护场地原生的自然系统和乡土环境,这是项目设计方案中首要考虑的。具体策略包括:
严格保护原有水域和湿地,严格保护现有植被,设计要求工程中不砍一棵树。场地原有水生湿生植物群长势很好,现状柳树因为水位的改变全部生长在水中,周边是成片的野生菱角,形成了汤河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因此生长在水中的柳树予以保留形成树岛。
避免河道的硬化,保持原河道的自然形态,对局部塌方河岸,采用生物护堤措施。护堤措施根据东、西水岸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东岸驳岸较缓,由于水力平稳,冲刷力不强,多数采用植物自然缓坡,适用于短期降雨量不大、水位落差小的河段,一般要求坡度满足在土壤安息角内。西岸因为地势较陡,局部驳岸极不稳定,根系裸露,因故,需加固处理。采用枝条扦插适当大于土壤自然安息角的河段,有利于增加护岸的抗冲刷能力,并通过活体枝条生根发芽达到生态、美学效应。
在此基础上丰富乡土物种,包括增加水生和湿生植物,形成一个乡土植被的绿色基底。保留原有基底的平面和机理,以禾本科和莎草科的乡土草本植物展示为主。带状机理上,以白砂为基底的场地上,种植草块及成排的乔木、柿树、白蜡,给场地带来明显的季节特色,形成许多灵活宜人的小空间。场地周边保留了大量杨树林、槐树林,适当补植同种植物,以达到林木繁茂的景观效果,园内设置了休憩的茶座,供人赏花观草、品茶休憩。。在原东岸北侧堆料场改为宿根植物园区,通过宿根花卉的不同色彩,构成白色、蓝紫色、橙黄色和红粉色四个花园,周边包围着茂密的树林,营造宜人的气氛。区域内除了展示宿根花卉外,还利用场地内原有料场的建筑基底,设置茶室和景区服务中心,提供多样服务,同时,沿道路设置自然主题的阴棚和花架。人们在品茶休憩的同时得到更多的视觉享受,了解到更多的植物知识。草本植物园也是在原有建筑基底中恢复出来的,位于场地西岸的北端,与宿根植物园隔河相望。
b.一条红飘带
在原生环境的保护之后,需要考虑人的介入和需求。一方面,艺术的引导人在环境中的体验和感知,满足人游憩、休息、玩赏等各方面需求;另一方面,需要降低人类活动对自然的扰动。绿林中的“红飘带”这一线性景观元素,通过人的流动、人类的活动将不同环境“串联”起来。它具有多种功能:它与木栈道结合,可以作为座椅;与灯光结合,而成为照明设施;与种植台结合,成为植物标本展示廊;与解说系统结合,成为科普展示廊;与标识系统相结合,成为一条指示线,创造性地将艺术融于自然景观之中。同时,为了不阻隔动物迁徙和运动,“红飘带”预留了专门的“动物通道”。
“红飘带”已申请专利,是一种用于组成飘带型景观雕塑的单节制品。构成整体的单节制品是由玻璃钢材料制成的单节壳体,在单节壳体的两端内侧设有与内法兰平行布置的钢骨架,用于增强壳体的强度和壳体与地基的安装连接,在单节壳体的顶面开有顶灯孔和绿化池,在单节壳体的侧面开有侧灯孔,在单节壳体内安装有与顶灯孔相对应的顶灯光源和与侧灯孔相对应的侧灯光源。在单体侧旁还安装有木栈道,将单节组件根据环境、地势特征组合成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曲折蜿蜒,总长达500m,因地形和树木的存在而发生宽度和线型的变化;中国红的色彩,点亮幽暗的河谷林地,造就了具有动感效果和休闲、观赏功能的“红飘带”景观。
沿红飘带,分布四个节点,分别以四种乡土野草为主题“桂花亭、芦苇亭、银草亭、狼尾草亭”。每个节点都有一个如“云”的天棚。网架上局部遮挡,有虚实变化,具有遮荫、挡雨的功能。夜间整个棚架发出点点星光,创造出一种温馨的童话氛围;斜柱如林木;地上铺装呼应天棚的投影;在这天与地之间是人的活动和休息空间和乡土植物的展示空间。在最大限度地保留自然生态系统的同时,获得了最大程度的“城市化”
c.城市绿色廊道:步行、非机动车系统
沿河两岸都设有自行车道和步行道,并与城市道路系统相联系,以最少的干预增加了场地的可达性,满足必要的交通服务要求。木栈道或穿越林丛或跨越湿地,使得公园成为漫步者的天堂。场地原有一条土路可供自行车穿越,自行车道的建立可在远期起到引导市民出行方式的作用及引导其两侧用地性质向城市绿地转化的功能。自行车道旁原有废弃灌渠被改造后重新焕发生机,一部分作为游憩座椅,一部分利用成为线形种植沟。用最少的干预,获得都市人对绿色环境的最大需求。
3建成后效益与评价
从2006年建成至今,已经有国内外重要的媒体如人民日报、中国建设报、中国环境报、中华建筑报、《城市环境设计》杂志、美国《景观设计学》杂志、迪拜景观杂志《Outdoor design》等对其进行详细报道,并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凡响。“从中国景观设计的大背景来看,中国很多地方所建的防洪堤公园的典型景观是冷冰、硬化铺砌的,而红飘带公园提供了另一种可能。红飘带公园也证实了景观中颜色的视觉力量,以及土人设计简约、最少干预设计的有效性”(Mary G. Padua,佛罗里达大学景观设计系副教授,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会员,MGP工作室主任)。
汤河公园最大程度的保留场地原生植被,也保护了原生自然系统的生态服务。据粗略推算,汤河公园绿地每年对SO2的吸收的数量为6t,绿地的滞尘量为218t,吸收CO2的数量为320t,放出O2的数量为240t,吸收NOx的数量为7.6t(张素娟等,2008)。建成后,我们开展了相关的使用后评价调查,公园景观整体环境满意度高,“红飘带”和周围茂密的树林构成了吸引游人的大环境,它的长度与连贯性营造了一个亲切的聚会空间,坐等后面的树林给人增加了安全感与领域性,且面对湖面,视野开阔,深受大家喜爱(徐艳玲等,2011)。
“红飘带”公园不同于中国的传统河道改造工程,它以最小干预设计保护了自然展示了自然。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评奖委员会高度评价这件作品“创造性地将艺术溶于自然景观之中,非常令人激动,同时不乏很强的功能性,有效地改变并提升了环境。” 游人和居民对它的评价褒贬不一:来垂钓的老宋觉得,公园就应该有公园的模样。至少,修剪得同地毯一样的草坪、热带观赏植物、盆景、假山楼台,都要有一些。被称作红飘带的这座公园里,这些要素都没有。张广鑫却舍近求远来到经常来到这个离自家不近的公园,。“别的公园整洁、养眼,但地上铺了很多大石块和水泥,让人接不到地气。这里树木都是自然的,一些公园里苗木很好看,但活得并不好,‘一年绿、二年黄、三年进灶堂’”(羊城晚报,2010)。这种争论或许会一直存在下去,爱它的人因为它的“接地气”,不爱它的人还是因为它的“荒野”。汤河公园存在的价值既为了爱它的人,为他们提供生生不息的生态系统服务;也为了不那么爱它的人,以自然系统的生命力来印证和教育民众,让越来越多的人理解自然之美,感受自然之美,并参与到保护自然之中。
相关项目
杂志
-
Luxury Properties With Fire Sale Prices
1 day ago
-
Zen and the Art of Watercolors
5 day ago
-
International 2024 Piranesi Award
6 day ago
-
Sculpted by the Sun
1 week ago